邮亭残花
徐熥〔明代〕
征途微雨动春寒,片片飞花马上残。
试问亭前来往客,几人花在故园看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旅途上的微微春雨洒下阵阵清寒,邮亭边的片片落花飘过我的马旁。
试问亭前的旅客啊你们来来往往,可有几人曾把家乡的花细细欣赏。
注释
邮亭:是古代设于沿途的馆舍,供传递文书信件的邮使歇宿,来往旅客亦可借住。
征途:旅途。
动:牵动、引发。
马上残:指于旅途马上看见邮亭春花凋残。
来往客:来来往往的行人。
几人:有几个人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吕晴飞,李观鼎主编.中国历代名诗今译:中国妇女出版社,1991年04月:1347
2、
木河主编.乖孩子学名诗·明代诗歌卷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4.08:212
创作背景
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见残花感兴而作,亦是为抒发自己羁旅生涯之辛酸而作。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木河主编.乖孩子学名诗·明代诗歌卷: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4.08:212
2、
周啸天主编.元明清名诗鉴赏:四川人民出版社,2001.08:446
赏析
徐熥为闽人,他的诗秉承林鸿、高秉、郑善夫等闽派诗人遗风,宗法盛唐,七绝质朴委婉,在明代诗人中,是佼佼者。
这首诗写征途春寒,写邮亭残花,渲染的是冷寂的氛围,抒发的是萧索的情调,全然没有春光明媚、春花艳丽的春天意象。在这里,春的意象之所以被诗人有意变形,旨在衬托“亭前来往客”,羁旅生涯之辛酸,反衬故园春花之可爱,安居家乡之幸福。此诗反映的是无数旅途中人共有的孤单,清寂的心境。
首句交待季节与环境,渲染气氛。诗人奔波于征途,碰上细雨蒙蒙的天气,感到春寒料峭。次句自然地点示诗人为之感兴的主要物象——残花,并且是在片片地飞,飞到诗人的马上丽残了。这两句
简析
《邮亭残花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这首诗首句交待季节与环境,渲染气氛;次句自然地点示诗人为之感兴的主要物象——残花;三、四句陡转,诗人突然向亭前来往客人发问,使诗意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。这首诗质朴委婉,情深意重,极富韵味,反映出无数旅途中人共有的孤单、清寂心境。
徐熥
福建闽县人,字惟和。徐兄。万历四十六年举人。负才淹蹇,肆力诗歌。与弟徐并有才名,然以博学称,熥则以词采著。有《幔亭集》。 1644篇诗文 24条名句
何陋轩记·节选
王守仁〔明代〕
昔孔子欲居九夷,人以为陋。孔子曰:“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?”守仁以罪谪龙场,龙场古夷蔡之外。人皆以予自上国往,将陋其地,弗能居也;而予处之旬月,安而乐之。夷之人其好言恶詈,直情率遂。始予至,无室以止,居于丛棘之间,则郁也;迁于东峰,就石穴而居之,又阴以湿。予尝圃于丛棘之右,民相与伐木阁之材,就其地为轩以居予。予因而翳之以桧竹,莳之以卉药,琴编图史,学士之来游者,亦稍稍而集。于是人之及吾轩者,若观于通都焉,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。因名之曰 “何陋”,以信孔子之言。
嗟夫!今夷之俗,崇巫而事鬼,渎礼而任情,然此无损于其质也。诚有君子而居焉,其化之也盖易。而予非其人也,记之以俟来者。(选自《王文成公全书》,有删节)
虎丘中秋夜
张岱〔明代〕
虎丘八月半,土著流寓、士夫眷属、女乐声伎、曲中名妓戏婆、民间少妇好女、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、清客帮闲、傒僮走空之辈,无不鳞集。自生公台、千人石、鹤涧、剑池、申文定祠,下至试剑石、一二山门,皆铺毡席地坐,登高望之,如雁落平沙,霞铺江上。天暝月上,鼓吹百十处,大吹大擂,十番铙钹,渔阳掺挝,动地翻天,雷轰鼎沸,呼叫不闻。更定,鼓铙渐歇,丝管繁兴,杂以歌唱,皆“锦帆开,澄湖万顷”同场大曲,蹲踏和锣丝竹肉声,不辨拍煞。更深,人渐散去,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,席席征歌,人人献技,南北杂之,管弦迭奏,听者方辨句字,藻鉴随之。二鼓人静,悉屏管弦,洞萧一缕,哀涩清绵,与肉相引,尚存三四,迭更为之。三鼓,月孤气肃,人皆寂阒,不杂蚊虻。一夫登场,高坐石上,不箫不拍,声出如丝,裂石穿云,串度抑扬,一字一刻。听者寻入针芥,心血为枯,不敢击节,惟有点头。然此时雁比而坐者,犹存百十人焉。使非苏州,焉讨识者!
雁儿落带得胜令·饮中闲咏
康海〔明代〕
数年前也放狂,这几日全无况。闲中件件思,暗里般般量。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,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。从今后花底朝朝醉,人间事事忘。刚方,篌落了膺和滂;荒唐,周全了籍与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