泽涸之蛇
《韩非子》〔先秦〕
泽涸,蛇将徙。有小蛇谓大蛇曰:“子行而我随之,人以为蛇之出行者也,必有杀子者;不如相衔,负我以行,人以我为神君也。”乃相衔负以越公道。人皆避之,曰:“神君也。”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湖沼干枯,蛇准备迁移。有条小蛇对大蛇说:“您走在前面,我跟在后面,人们会认为这只不过是过路的蛇,必然有人杀死您;不如相互衔着,您背着我走,人们会把我看作神君。”于是相互衔嘴,背着穿过大路。人们都躲开它们,说:“它们是神君。”
注释
泽涸:湖泊干枯。
将:准备。
徙:迁移。
蛇之行者:出行、过路的蛇。
负:背。
神君:有神灵之物。
公道:大路。
简析
此文描写了在湖泽干涸时,大蛇和小蛇面临迁徙的情境。这则故事以寓言的形式,展现了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。小蛇通过巧妙的策略,利用人们对非凡事物的敬畏心理,保护自己和大蛇,避免了潜在的伤害;这启示人们,在面对困境时,要运用智慧和创新思维,往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,最后收到理想的效果。
董叔攀附权贵
《国语·晋语》〔先秦〕
董叔将娶于范氏,叔向曰:“范氏富,盍已乎!”曰:“欲为系援焉。”他日,董祁诉于范献子,曰:“不吾敬也。”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。叔向过之。曰:“子盍为我请乎?”叔向曰:“求系得系矣,求援得援矣,欲而得之,又何请乎?”
论语七则
佚名〔先秦〕
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
子曰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”
子曰: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
叶公问孔子于子路,子路不对。子曰:“女奚不曰:‘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
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
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能兴。子路愠,见曰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子曰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
子曰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