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史八首·其五
左思〔魏晋〕
皓天舒白日,灵景耀神州。
列宅紫宫里,飞宇若云浮。
峨峨高门内,蔼蔼皆王侯。
自非攀龙客,何为欻来游。
被褐出阊阖,高步追许由。
振衣千仞冈,濯足万里流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晴朗的天空,耀眼的阳光照耀着神州大地。
洛阳城皇宫里一排排高耸的建筑,飞檐如同浮云。
在一座座高门大院里,居住着许多王侯。
自己本来就不是追随帝王以求仕进的人,为什么忽然到这里来游览呢?
穿着粗布衣服走出阊阖门去,迈开大步去追赶许由。
因都城生活龌龊,所以振抖衣衫于千仞高岗,濯洗手足于万里长流,以去尘杂污秽。
注释
紫宫:指帝王宫禁。
飞宇:飞檐。
攀龙客:跟随君主以求仕进的人。
欻(xū):忽然。
被(pī)褐:穿着粗布短袄,喻不慕名利,安于贫贱。
创作背景
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五首。《咏史八首》写于左思早年,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。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,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,晋灭吴之前。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。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。晋武帝泰始元年(公元273年),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,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。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。左思入洛阳的时间,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(公元273年)以后。左思来到洛阳,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,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,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,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。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、艰难,了
简析
《咏史八首·其五》是一首五言古诗。此诗先写自然界的壮丽景象,说上天将这份光明与灵秀赋予了神州大地;接着转而描写人间繁华;然后笔锋一转,诗人直抒胸臆,说自己并非那些追逐权贵、攀附龙鳞之人,他渴望超脱尘世、追求精神自由与高尚。全诗画面壮丽、寓意深远,显示出诗人高洁的人格魅力和对理想境界的无限向往。
左思
左思(约250~305)字太冲,齐国临淄(今山东淄博)人。西晋著名文学家,其《三都赋》颇被当时称颂,造成“洛阳纸贵”。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。晋武帝时,因妹左棻被选入宫,举家迁居洛阳,任秘书郎。晋惠帝时,依附权贵贾谧,为文人集团“二十四友”的重要成员。永康元年(300年),因贾谧被诛,遂退居宜春里,专心著述。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,不就。太安二年(303年),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,不久病逝。 21篇诗文 1127条名句
归园田居·其五
陶渊明〔魏晋〕
怅恨独策还,崎岖历榛曲。
山涧清且浅,可以濯吾足。
漉我新熟酒,只鸡招近局。
日入室中暗,荆薪代明烛。
欢来苦夕短,已复至天旭。
反招隐诗
王康琚〔魏晋〕
小隐隐陵薮,大隐隐朝市。
伯夷窜首阳,老聃伏柱史。
昔在太平时,亦有巢居子。
今虽盛明世,能无中林士。
放神青云外,绝迹穷山里。
鹍鸡先晨鸣,哀风迎夜起。
凝霜凋朱颜,寒泉伤玉趾。
周才信众人,偏智任诸己。
推分得天和,矫性失至理。
归来安所期,与物齐终始。
任末好学
王嘉〔魏晋〕
任末年十四时,学无常师,负笈不远险阻。每言:“人而不学,则何以成?”或依林木之下,编茅为庵,削荆为笔,刻树汁为墨。夜则映星望月,暗则缚麻蒿以自照。观书有合意者,题其衣裳,以记其事。门徒悦其勤学,更以净衣易之。非圣人之言不视。临终诫曰:“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