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蛇显灵
佚名〔近现代〕
赣之鄙,有一媪,年且七旬,其生几值蛇。清明前夕,辍耕反室,见几下有蛇,色褐,长二尺许,卷缩灵动。 媪念莫非佳节时蛇来显灵?遂奉以为神,焚香点烛,叩拜甚虔。酉时,媪怀之出户,欲放生。岂知蛇因暖而甦,啮媪臂。媪始觉痛,旋少肿,既而剧痛灵堪,呼里人救。里人车载就医,断臂乃已。呜呼!蛇未福媪,反为其害,乃咎由自取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在江西省的边远地区,住着一位老妇人,年纪将近七十了,她的生肖正是属蛇的。清明前一天的晚上,当她停止耕作后回到家里,看见桌子下有一条蛇,颜色是褐色的,有二尺来长,(蛇)卷曲在地上不动。老妇人想是不是佳节到时有蛇来显灵?老太太就把蛇奉为神灵,点燃香烛,叩拜它时的样子特别虔诚。酉时分,老妇人怀里抱着蛇出了家门,准备放生。哪里知道蛇因为感觉到温暖而苏醒,(蛇)咬了她的手臂。老妇人开始觉得疼痛,一会儿(手臂)有些肿胀,不多时就剧烈疼痛得难以忍受,呼叫乡里人救命。乡里人用车子来载着她去看医生,切断了手臂才停止疼痛。唉!这条蛇并没有给老妇人带来福分,反而成为了她的祸害,这就是自作自
简析
本文借老妪误奉毒蛇为神而遭反噬之事,揭示"愚昧致祸"的深刻教训。文中展现出乡野民众将自然现象附会神灵的迷信思维,老妪焚香叩拜的虔诚,与毒蛇苏醒啮人的冷酷形成戏剧性反差,凸显盲目崇拜与现实情况的冲突。全篇叙事层层递进:从疑神显灵到真相揭露,从主观臆想到客观灾祸,保留古代志怪文学“以异闻寓训诫”的笔法,显示出破除蒙昧、尊重科学的科学意识。
画鱼捉獭
《中国古代民间故》〔近现代〕
魏明帝游洛水,水中有白獭数头,美净可怜,见人辄去。帝欲取之,终不可得。
侍中徐景山曰:“獭嗜鲻鱼,乃不避死。”画板作两生鲻鱼,悬置岸上,于是群獭竞逐,一时执得。
帝甚嘉之,曰:“闻卿能画,何以妙也?”答曰:“臣未尝执笔,然人之所作,可庶几耳。”帝曰:“是善用所长。”
遇熊
民国老课本〔近现代〕
二人同行。忽遇大熊远来。其一,急登树;其一,攀树莫及,伸手求援。登树者不之顾。乃僵卧草中,佯为死状。熊忌死人,嗅之遍而去。登树者下,笑曰:“熊附君耳,何语?”曰:“熊戒我矣,凡患难相弃者,不可与为友也。”